商务合作定制紫陶入驻名人堂投稿

建水紫陶现代十大名家

发布者:云陶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0-03-03 23:02

我们从目前在云南当代陶瓷艺术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十位陶瓷艺术家,管窥中国西部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现状,他们是50、60后的中华民族陶瓷文化艺术传人,在云南民族陶瓷文化领域有着较高的社会影响、艺术造诣、作品价值、学术理论、陶艺基础、流派传承、门徒弟子......,他们的陶艺作品毫无做作之痕迹,聚泥为骨、围火而成的极富美感的天然形态结合粗犷的当代泥性艺术,用高原少数民族的题材表现出来,构成了无以言表的恬美意境。他们为了云南民族民间陶瓷艺术兢兢业业、著书立说、传艺讲学、设计创作。他们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倡导艺术创新,用自然淳朴的家国情怀、艺术语言和陶瓷材料,抒发了一曲宛如伴有山野清风吹拂的田园牧歌。

一、马成林(云南建水)

马成林,男,1954年生,云南建水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人才库专家,云南省工艺美术专业高级工艺美术师评审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云南省紫陶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红河州民族民间优秀美术艺人、红河州政协特聘艺术家。

1974年进入建水县工艺术美术陶厂,1982年考入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读书。马成林自幼酷爱民间美术,对陶艺创作有着极大的热情。曾跟随建水著名陶艺民家向福功学艺,得到工艺美术陶瓷专家、清华大学杨大申、何宝森教授和潘洁兹大师的指导。至今从事建水陶艺术40多年,成为书画装饰、工艺探索型的陶艺家,他对陶艺的执著有着宗教般的狂热,精通并能独立完成陶器作品从设计、制泥、拉坯、书画装饰、填刻、烧制到打磨的全过程,是建水陶界不可多得的全才。

1979年受云南省政府委托,设计并以云南四大名花(玉兰、报春、山茶、兰花)为装饰题材的四只紫陶大花缸,成列于人民大会堂云南厅。“仿青铜台灯”被征为工艺美术珍品,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90年代起创作了大型公共陶艺作品,有浮雕、立雕……如绿春民族广场的哈尼民族墙,建水步行街仿古灯托、灯罩,建水文庙棂星门仿“青花盘龙缸”等。创作出哈尼壶、彝族酒器、仿青铜宝塔等自成风格,造型独特,装饰新颖,极具民族特性,吸收了古滇国文化与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经典作品。其传人弟子蒋家才、肖春魁、余丽芬、刘国全被评为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传人弟子徐光祥、张海飞等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并在各类陶艺比赛中屡获大奖。

二、李艾东(云南大学)

李艾东、男,1956年生,云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擅长陶艺、雕塑和国画。作品追求造型能力和新题材的表现,重视和追求笔墨表现的过程是李艾东作品的典型特色。英国BRONZINI签约艺术家,亚洲ACN会员,昆明市文史馆馆员,云南省九三书画院及云南省民进开明画院特聘画家。

1956年12月生于陕西西安,号东园主人,居士,法号慧隆。2004年调入云南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工作室,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2012年间,李艾东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四十余次,受到艺术爱好者们的一致好评。专著《中国陶艺艺术研究》,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填补了中国陶塑艺术基础理论研究的空白,系统地研究了从原始社会至清代中国古代陶塑艺术发展的脉络及艺术成就,图文并茂地对中国传统陶艺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清晰的梳理,既有中华陶艺从远古到现代的时间延续,又有中华陶艺不同类型风格演变的空间拓展。

2009年完成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雕塑作品集《李艾东陶艺、雕塑艺术》,该书收录了近5年来的陶艺及雕塑作品共48件,被列入中国当代画坛著名画家精品荟萃。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及国家级和省级期刊发表8篇论文。其中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美术观察》发表《东汉时期陶塑艺术审美特征》、《当代工艺美术设计中的“伪传统”》、《当代陶艺的创作与教育》;中国百种重点期刊《雕塑》发表《青铜时代的云南滇青铜艺术》。

在长期从事陶艺、雕塑及绘画的创作与研究中,获得丰硕成果:国家级展览两次--1997年中国美协主办“97中国青年水彩画展”,2008年中国美协主办“第五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个人作品展览两次--1999年安徽教育学院主办“我们走在大路上--李艾东雕塑展”,2008年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及文达画廊主办“ 云南当代艺术系列展--李艾东(陶艺-雕塑)”;另,其雕塑作品共参加国际、国家级、省级及个人展览32次,发表作品195件。

其雕塑作品《雨林》(版纳印象)获云南省首届“工美杯”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大型陶艺作品《2008瓶语系列》获首届云南省现代陶艺展一等奖,中国画作品《雨后图》获第五届云南省中国画大展优秀奖(本届最高奖),雕塑作品《阿福》获云南省首届“工美杯”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铜奖,雕塑作品《旗鱼》获云南省首届“工美杯”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奖 。

三、罗旭(云南弥勒)

罗旭,男, 1956年生,云南弥勒人,自学成才的云南雕塑家、陶艺家。16岁开始在陶瓷厂、建筑队做小工;23岁开始学画,进县文化馆充当美工时被钱绍武先生收为弟子,设计人体造型;文化馆辞职后,闯进昆明,肩扛一根三米长竹竿筑巢,成立达达艺术公司。期间玩雕塑的时间最长,国内国外参展多次,获得过掌声也获得过鲜花。

2006年 “流水账之二──生命的自来话”,对比窗艺廊,上海;

2004年 “流水账”,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2001年 “罗旭个展”,程昕东国际艺术空间,北京。

1996年,罗旭突发奇想,向银行贷款,照着儿子画的理想王国,在昆明郊区建造自己的“帝国”。不用图纸无需计算,他肩扛3米竹竿一点一点地在地上丈量。他的营建方法如蚂蚁筑巢一般:用白灰在山坡上画了几个圆圈,找来工程队说:“我用竹竿指向哪,你们就盖向哪。”他爬在树上指挥民工们在地上用石灰放线,整天像只猴子似的在树上看效果。基石打好了,房屋一尺一尺增高,无法再往上建造时,他又回到地面用眼睛找一个支撑承重点,起一根石柱拱一个拱顶。屡试屡错,屡错屡试,终成合理的结构。

“土著巢”占地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花园内摆放的各种风格的雕塑,自由放养的山羊、白兔,阳光、白云,组成了一个自然王国。土著巢的主建筑一个个功能明确,除主人现在自住的西北角的老四合院外,其他各个“巢洞”均有安排,一个“巢洞”就是一个功能空间:会客的一个巢,里面客厅客房卫浴间俱备;餐厅厨房一个巢,三张大小不同的餐桌,适合接待人数不同的访客;还有专门做雕塑品展示的,放半成品作品的,有的生活化,有的艺术化,一个个既天然,又另类,加上那些石柱,穹壁,花岗岩地面,四通八达的台阶,高高的穹顶……令人仿若置身于中世纪的城堡。

城里一代又一代在笼子里长大的人,设计制造了一批又一批、一幢又一幢关人的笼子;艺术家罗旭却在每一个锥形建筑物上面用玻璃覆盖着,太阳光线总是能以最直接的方式而不是通过窗口房门拐弯抹角地转入每一个房间。“土著巢”的客厅是一个由许多拱顶构成的巨大空间,有200多平方米,布置得就像个雕塑博物馆。“合唱团”是罗旭近来完成的一组群雕,土陶制作的唱俑形态各异,都在努力地唱着心中的歌曲,一两个滥竽充数的陶俑混于其间,憨态可掬,十分可爱,配置其中的大功率音响设备把各种音乐、合唱演绎得淋漓尽致,许许多多音乐家、演唱家在这里听到自己的音乐或歌声时都激动得泪流满面。有时罗旭激情一来,就随便混入了其中,手挥一小棍,不论是借助《欢乐颂》还是《命运》,他和他的“合唱团”都十分投入。

雕塑、陶艺作品陈列室内陈列着罗旭的作品,有像人又不是人而确实又是人的“公牛与女人”系列;有“东方唐人”的佛,像部天书,不吃素就读不通的法印系列;有“已知,远;未知,近;不可知,人”的第99次洪峰;有马蹄莲与郁金香;有出访欧洲的“董事会”。罗旭在自己的巢里做着孤独的酋长。住在他自己创造的城民中间,彼此互为所有、互相转换,有时做帝王,有时做城民,达成一种本能的原始的和谐,过着一种令人向往的日子,罗旭是云南现代雕塑、陶艺的领军人物。

2018年罗旭入驻红河弥勒“东风韵”小镇以后,艺术家叶永青、万里已先后入驻,与杨丽萍、张国立、萨顶顶、于荣光、李亚鹏、梁克刚、海男等知名艺术家已进行多次接洽。包括北京市海淀区文联、中央美院、四川美院、云南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及法国、泰国、韩国等国内外艺术院校展开合作。

四、谢恒(云南建水)

谢恒,男,1957年生,云南建水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美术陶瓷分会理事,云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建水县紫陶研究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传统工艺大全.陶瓷卷》(建水紫陶部分)特聘撰稿人。陶瓷、书画作品及论文多次入选省级、国家级展会并获奖。现供职于建水县人民政府,任建水县人民政府助理调研员。

谢恒祖籍广东大埔,父亲于黄埔军校毕业后赴云南抗日而落根于云南,母亲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小学教师,从谢恒不经意的举手投足之间,总透露出一种既干练豪气、又温文儒雅的人格魅力。因为文革的原因,谢恒初中毕业后便步入社会,做过代课老师、当过县级篮球明星,从食品公司屠工直至商业局长、县政府副调研员。因为有十多年商业企业管理的经历,转行做文化后,谢恒仍然习惯用市场的理念从事文化事业的谋划。

2004年,谢恒发起组建“建水县紫陶研究会”,通过研究会的平台,同年由谢恒编著的《建水紫陶》画册面世,画册被公认为是了解建水紫陶的秘诀,是建水做陶人必备的范本,收藏建水陶的投资指南。

“让世人认识建水陶的特殊工艺和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穿上建水陶的红舞鞋”,2005年,在首届“建水孔子文化节”上,谢恒策划组织了“首届建水陶工艺技能大赛”, 让观众零距离感受建水陶古老而神奇的传统工艺技能。许多土生土长的建水人,是在观看了大赛才知道建水陶是怎样做出来的。陶艺技能大赛举办了两届之后,已改为建水陶作品大赛,并一直成为历年建水孔子文化节的主要文化活动项目。

谢恒积极组织建水陶到国家级、省级的重大展会上参评参展,把建水陶放在国家级的水准高度去评鉴,利用展会平台,广泛地同全国各地的艺术门类学习交流,争取多获奖、获大奖,扩大建水陶的知名度,促进和提升建水陶的产品品质,是谢恒向外界推介建水陶的一项重要措施。

2005年,建水陶参加在云南思茅举行的“全球首届普洱茶嘉年华会”、“云南省首届普洱茶交易会暨第七届普洱茶节”活动,建水陶与云南普洱茶有了第一次对话。目前,建水陶与茶搭界的产品,仍然占据着建水陶的大头。2007年11月,建水陶赴北京参加第四届中国工艺品博览会,六件作品获得 “中国创造、民间文化品牌——珍贵艺术品”的奖励。近年来,建水陶已经在北京、上海、杭州、郑州、深圳、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崭露头角,赢得了许多国家级重奖。

这些年来,谢恒编著有《建水紫陶》、《红河根艺》 、《往事越千年》 、《韩先成书画集》 、《云南画家画红河》等画册;2007年,紫陶作品《博古瓶》获第四届中国工艺品博览会“中国创造、民间文化品牌——珍贵艺术品”荣誉;2008年,陶艺作品《红玉兰》获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云南省首届陶艺作品展”银奖;陶艺作品《长联瑞鸟梅瓶》获云南省文产办、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主办的“云南省第二届‘工美杯’工艺美术精品大赛”金奖;2009年3月,陶艺作品《水仙画插》入选参加由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与韩国光州在韩国举办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陶艺作品《风起云生稻花香》获“第三届向逢春杯紫陶作品大赛”金奖;陶艺作品《长联瑞鸟梅瓶》被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云南代表团选中,赠送给云南代表团下榻的北京国谊宾馆;多件陶艺作品被云南海埂会议中心收购。

2008年,由谢恒主笔申报的建水陶被文化部正式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从此这种用千年伏笔孕育的文化拥有了一个真正的国家级身份。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建水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保护开发价值权威性的肯定。为了对建水陶进行导向性、示范性的引导,搭建与省内外文学艺术家交流合作的平台,用科学技术手段保障建水陶可持续性发展,谢恒牵头组建了建水陶科研生产实验基地,进行建水陶泥料成份、泥料配方及不同配方在焙烧中的数据量化控制和器型、装饰、打磨等工艺方面的实验研究。谢恒说起这个实验基地是如数家珍,经过这几十年的摸索,他在这方面已累积了丰富的经验。

五、刘勇(一澄陶艺)

刘勇(一澄),男,1962年生,中国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师从新文人画领袖王孟奇教授,2009年被中国文联《文艺报》推荐为中国画坛百杰艺术家,2013年进入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中国国家画院王孟奇研究室画家,美国威廉帕特森大学“中国艺术中心”荣誉主席、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水墨空间美术馆馆长,中投华艺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国画院副院长。

刘勇的新文人陶瓷绘画作品寄托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远的精神境界,有着对生命理想的期许和对生活情趣的探求,内容涵盖了云南风物,老叟孩童,女子青年,佛道人物。既有君子登高望远,品茶论道,望月怀古,秋溪垂钓,佛陀辩经论道,静坐修禅,诵经礼佛的高风雅趣;又有女子执扇观花,抚琴对月,扑蝶戏猫,儿童谷场嬉戏,牧牛读书,踢毽摸鱼的俗世情怀。在创作手法上,刘勇靠线之结构为骨,复以淡色渲染,作品中多做减法,减去一切与形式美无关的笔墨,画面明白晓畅,简净直白,深厚的造型功底和对水墨熟稔的运用使他对画面的把控游刃有余,人物动态神情、架构布局、经营位置,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多年的艺术锤炼。 

追求和谐明净的人间净土,是人类文化共同的主题。刘勇与藏族艺术家丹仓更登昂秀活佛联合举办的《净土》佛教题材书画作品系列展览打破常规,全新的汉藏艺术融合方式,将看似高不可攀的学佛、修佛通过艺术家的再创作,融入平常人的生活中,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艺术视觉,使人观之以静心,思之以得乐。

刘勇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潜心介入陶瓷的研究和创作,赋予了传统陶瓷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将陶瓷的质地、品相、艺术、实用功能、收藏价值等方面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正如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先生所言:“刘勇用新文人画的笔触在陶瓷上勾勒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将美学和精神意象与陶瓷充分嫁接,跳出泥中菁华,匠心神韵,将传统陶瓷带入了全新的人文高度,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对生命理想的期许,体现了刘勇大道至简的艺术修养和智慧。”

云南“东风韵文化艺术小镇”聘刘勇先生为进驻艺术家,开启了艺术品生活化的创新创作之路,创作了大量的文旅产品和弥勒本土陶生活用品、艺术小商品,让高端艺术真正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满足了人们对艺术文化的追求与渴望,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第十三届昆明国际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荣获云南省工美杯银奖。刘勇陶艺作品多次被中国收藏家协会做为国礼赠送给乌克兰总统维克多•安德列耶维奇•尤先科、保加利亚总理谢苗诺夫先生等国际政要收藏。中国扶贫开会协会会长袁文先将军及国内外各级领导多次莅临刘勇工作室参观考察。

2018年,在弥勒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刘勇对弥勒本土陶瓷工艺进行挖掘和研发,成功研制了富有鲜明特点的本土弥勒陶瓷作品。现代弥勒艺术陶瓷的诞生,以及弥勒陶产业化的开发和拓展,必将为弥勒文旅产业增添极大亮点,也必将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2019年,刘勇被庆来学校聘为艺术顾问,与庆来学校联合创建了大师工作室,肩负陶艺专业学生的教学和培养。云南卫视《小镇大赏》栏目对刘勇进行了专访,云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及八个直播平台进行了同步播出,充分肯定了刘勇老师在艺术陶瓷创作、弥勒陶研发、陶艺人才的培养和陶瓷工匠的挖掘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昆明电视台著名收藏类栏目《盛世典藏》摄制组曾多次对刘勇先生进行专题采访和跟踪报道。

六、马行云(云南艺术家园)

马行云,字振先,男,1962生,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建水紫陶云南省地方标准主要起草人,云南省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委,云南省紫陶研究会名誉会长,云南艺术家园入驻艺术家。师从于国家级美术大师、中国陶艺大师邓敦伟先生。

1994年定居云南,融入到了红土高原的淳朴与宁静的民族陶瓷艺术中。马行云与云南陶瓷艺术的渊源,来自这股泥性的吸引,“泥土是没有生命的,是人、文化赋予了它灵魂。”

2008年发表云南陶瓷文化艺术研究文章,2009年创办了云南紫陶网,2010年发起成立了云南省紫陶研究会,2011年编著出版了《云南建水紫陶》(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年发起制定了《建水紫陶》云南省地方标准(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14年编著出版了《中国四大名陶》(云南美术出版社),2014年马行云参加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社科联主办的“云岭大讲堂”,主讲“云南陶瓷收藏与鉴赏”。为了更全面地将云南陶瓷的文化工艺展现出来,开始研究整理云南陶瓷的相关资料,并先后几十次驾车到云南陶瓷产区考察,拍摄了上万张图片,拜访云南民族民间陶瓷产区诸多工艺师、制陶企业家。

马行云说:“能为云南民族陶瓷文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这片我所热爱的土地,将是一件让我愉悦而自豪地事情。”现如今,马行云的生活已经与云南陶瓷艺术紧紧联系在一起,繁忙时为了云陶艺术奔波,闲散时为滇彩文化著书立说。马行云不仅是一位研究云南陶瓷文化学者,同时还是一位云南陶瓷艺术的设计制作者。在滇池湖畔云南艺术家园“云陶滇瓷”工作室里,设计制作陶壶、陶砚、陶珠等陶艺产品,美轮美奂。其创作的云南民族陶瓷艺术作品有两大系列:“云陶”系列--陶壶、陶砚、陶印、陶珠;“滇瓷”系列--青花瓷、釉重彩。在云南这块有着深厚陶瓷文化积淀的大地上,马行云创作的带有自己独特个性、并具有现代文人情怀的陶艺作品,是云南当代陶瓷艺术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2019年荣获中国陶瓷文化艺术传承推广贡献奖。

七、邓红锦(云南华宁)

邓红锦,女,1964年出生,诗人,陶艺家,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云南华宁陶手作技艺代表性传承大师,玉溪市“兴玉技能大师”。其被业界认为是“文人陶”代表性人物。其获国家级、省级金奖的陶作,包含了彩泥镶嵌工艺、化妆土现代运用工艺、彩釉陶工艺等。

2016年她领衔“锦窑”团队作品出展“2016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获陶瓷界唯一“创新艺术机构”奖。

2017年,她的作品《简》入选法国世界非遗展;

2018年作品《过程》获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优秀奖;作品《发生》再次入选法国世界非遗展;作品《长颈美皴瓶》入选2018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作品《乳色对瓶》入选“设计未来-大师风范展”。

邓红锦的陶作造型简约而有叙述性,把静谧与烂漫统和在一个整体的调性里面,充满张力。在釉药配制上,她更喜欢采用自然原生物,借助大自然本身的无限性,通过控制焰火,体现陶作的无限可能与个人意志。她曾说:“我在山上捡石头,就像捡种子,只不过我捡的这些种子需要种在烈火里面,才能发芽开花。”邓红锦研制的微晶釉与分相釉,釉面常常出现令人惊叹的花朵与波澜。邓红锦认为器物审美体现它所处时代的生活哲学。她希望它的器物能够体现偶然性所暗示的生命本质。

邓红锦还致力于本土陶瓷文化的传播,以及本土陶瓷与国内古窑口陶瓷的横向比较研究。

2015年,邓红锦主编《中华陶艺》华宁陶专刊《华宁陶·凝土成玉》,第一次系统性、并从文化战略角度向国内外传播华宁陶文化,把华宁陶导入国内学术视野,引起社会各界与学术界普遍关注。2016年,邓红锦主编《中华陶艺》玉溪窑专刊《玉溪窑·烈焰里的风月》,向国内外介绍玉溪所辖陶瓷产地的前世今生,强调玉溪元江县、新平县、红塔区、华宁县、易门县陶瓷的历史记录价值与玉溪青花的学术价值。

邓红锦主张陶艺作品对当代文化的承载,并探索陶艺对社会生活的触动。2017年6月,邓红锦发起“华宁县民间手造陶塑”项目,发放陶泥给县境内无业妇女,手把手传授捏塑技艺,而后收购农民的捏塑作品,统一施釉,统一销售。带动失去土地的农民转型为民间手工艺者。目前民间手造项目已经开设四个乡村公益课堂,1000多失地农民接受技艺启蒙,300多人可以动手创作陶塑作品。民间手造产品参加2019年云南省首届民间手工艺博览会、2019年云南省文博会,共获四项银奖,八项铜奖。2019年,她的农民弟子李惠金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八、刘也涵(云南省陶瓷书画研究会)

刘也涵,男,1965年生,硕士学位,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陶瓷书画研究会会长。

刘也涵擅长画红卫兵和钟馗,现被同行称为“刘老五”。他是一位追求卓越的艺术家,他将国画艺术与建水陶雕刻填泥工艺巧妙结合,通过书画镂刻、彩泥镶填,把自己的思想和灵感融于紫陶,并赋予紫陶新的生命和艺术价值,不断拓展艺术新领域。

2014年,刘也涵建水陶美术作品展在云南省博物馆举行,其“火红的年代”“散淡钟哥”“静静红河谷”“泸江河的歌”“歌声飘过澜沧江”“红河谷的云”“古道茶香”7个系列的90件陶艺作品及49件画作。

建水陶“阴刻阳填、无釉磨光”的独特工艺,让刘也涵在与建水陶偶然相遇之时,便有了创作自己的紫陶作品的强烈愿望。他想通过紫陶这种特殊的载体来呈现自己的书画艺术,以实现艺术生涯的又一次突破。

2009年,他把家从北京搬到建水陶的起源地——云南省建水县碗窑村,每日以泥土劳作为乐,与村民为友,一待就是10年。他不断投入到建水陶的工艺研究和艺术创作之中,固执地要求陶工拉出难度极高、体形硕大的泥坯,不容许自己的作品有任何瑕疵。他摩挲着这些瓶瓶罐罐彻夜不眠,开始在建水陶上绘制出温厚的钟馗、羞涩的澜沧江少女……成了建水陶艺界的特立独行者。刘也涵说:“建水陶可以将诗文、书法、绘画、篆刻等融于一体,它比纸张更加坚固耐久,既可满足视觉上的审美需求,又能触摸把玩,极富文人意趣。”

“刘也涵在建水陶艺术的研究和创作方面,有着其他陶艺家难以具备的条件。他是中国画科班出身,修养全面、技法完备、功力深厚,有着开阔的艺术视野和过人的创作能力。”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吴白雨这样评价。正因如此,他的作品器形与图式浑然一体,色彩与质地相互映照,观感与触感彼此生发。

“火红的年代”系列是刘也涵长期以来最重视,也最重要的创作题材之一。它源于刘也涵上世纪90年代在西北高原采风时,邂逅的扎根在那里的北京知青。生于1965年的刘也涵没有知青生活的体验,因而在其后的创作中常以笔墨倾诉对知青生活的向往,于是就有了作品中对知青群体的关注。

“火红的年代”系列作品以红宝书、绿军装等为符号,简约而又细腻地标注了那个时代的特征。作品里的人物大多是身着绿色军装的女青年,军帽下的小辫、束腰带、红袖章、斜挎包……每一幅画都以细节解读着那个时代的时尚,阐释着那个时代朴素的物质追求。

最为震撼的作品是“火红的年代”系列之九:画面中,昏黄的油灯下是一位手捧红宝书的虔诚、质朴的女知青。这一场景其实是画家和观者的共同创作:印章式阳文红色题款“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点缀在大块的昏暗背景中,而火炕、土墙等旧物即从大家的记忆和想象中浮现。在笔墨运用上,画作采用昏暗色调,背景处理模糊,人物形象变形,但是每幅作品的细节很清晰:红宝书、宣誓、照镜子、梳辫子、演出……有环境、有生活,这些或许是在暗示时代的断裂、环境的缺失和人物存在的理由。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他的创作在表现手法上既不流于一般,在题材选择上又具有鲜明个性。

刘也涵的朋友武德忠是位诗人,常常用作诗的心境来品读刘也涵的画,称其作品“不仅最传统而且最现代”。传统的是,他的画给人以清新、灵透的美感;现代的是,他的作品给传统的题材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和新的表现技法。正如刘也涵在作品中塑造的读着书、品着茶的钟馗,淡然温厚,与传统的钟馗形象大相径庭,一派文人雅士风度,以内心的强大而非表象的武力来震慑诸多小鬼。而他绘制的系列澜沧江少女图,表面看传统古老,细看则满是现代情韵和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

对建水陶上钟馗的塑造,刘也涵有自己的理解。钟馗本是捉鬼的,所以他画的钟馗都比捉到的鬼要小,“这样才显示出钟馗的厉害”。他画的钟馗不拿剑,有时拿着菜刀,小鬼对于钟馗来说就是他砧板上的肉,想切哪儿都行。刘也涵笑着说,他创作的钟馗是“辟邪”的不是捉鬼的。现在是太平盛世,钟馗就应该每日喝喝茶、读读书、哼哼小曲,在散淡、田园的状态中“执法”。

作品获奖参展: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文化部、中国美术馆,1994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文化部、中国美术馆,1999个展“第一回刘老五水墨人物展”,中国美术馆,1997个展“第二回刘老五水墨人物展”,中国美术馆,1998获“吉林省首届水彩画大展”金奖,1998获“第二界东三省水彩画联展”银奖,199999水墨延伸——中国人物肖像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1999第十五届新人新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2001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2004中国民族人物画服饰大展,文化部,2004中央美术学院“学院之光”提名奖,2004首届中国画写意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2005画坛年度优秀书画家提名奖,2005第二届全国书画院作品联展,中国国家画院,2006第二届徐悲鸿美术奖评选,百佳书画家,2007获“全国第三届黎昌杯”优秀奖,2007巴黎-中国——当代美术名家提名奖,2008走进鄂尔多斯国际美术大展,2009文化部艺术市场司中国书画名家年度人物提名,2010出版专著:《刘老五画集》2002《中国书画名家年度人物之刘也涵卷》,2010编辑画册:《中国当代人物画小品集》、《水墨世界》、《中国当代山水画小品集》、《中国当代花鸟画小品集》、2010年11月第五届北京文博会获金奖两枚,银奖一枚。2010年8月52件高温细陶作品入选上海世博会。2011年10月份获杭州艺博会《天工艺苑---百花杯》金奖。2011年11月第六届北京国际文博会金奖,银奖,作品被省级博物馆、美术馆、民族博物馆收藏。

九、李卫忠(云南民族大学)

李卫忠,男、白族,1968年生,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云南民族大学专家,云南民族大学澜湄国际职业学院“李卫忠陶瓷工艺室”、民大青花负责人、云南省四所高校客座教授;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云南省美术、书法家协会昆明分会会员,当代云南省爨文化、云陶、青花艺术专家。毕业于上海工艺美院陶艺专业、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高研班。祖辈为光绪举人,家学渊源、具有三十多年从事陶艺及民间艺术创作的实践与功底。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省、市展览并获奖,2015年8月 “查姆•老虎笙文化”迤山重彩紫陶文化50余件系列作品参加“创意2015年云南省文化产业博览会”,并一举荣获2015年“工美杯”金、银、铜奖;作品两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陶艺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第五届西部陶艺双年展。2016年作为中国艺术家代表团成员出访东南亚国家;陶瓷作品被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省档案馆永久收藏;艺术简历被《中国美术家》、《中国当代艺术家人名录》、《中国陶瓷年鉴》、《云陶》等多家单位收录;中国云南首部36集方言歌舞电视剧《官渡人家》片名、云南省村史博物館“云宝斋”馆名、楹联爨体题写者。

李卫忠爨体书法、陶艺作品个性风格突出、文化内涵深邃,艺术语言、文化思想、爨陶语境、现代审美,均具有大时代、大云陶的独特魅力,尤擅长云南陶瓷装饰设计、制作,对书法、绘画、剪纸、篆刻、陶艺、青花等方面均有独到研究。注重诗、书、画、刻融合为于一体的表现形式,讲究传承,注重创新,蕴含着思想性和文化底蕴的艺术品才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充满个性具有灵性和张力。多年来,不苟懈怠,专注于对传统文化思想、民族民间文化及其云南本土文化的追寻和研究,在陶艺世界中将这份学养融入到对整个民族文化的思考里,追求个性气质,坚持做自己原创的艺术,突出表现传统文化特色、民族民间文化特色、本土文化特色三大特征,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语言,在云南陶瓷艺林中独树一帜。

云南民族大学澜湄国际职业学院“李卫忠陶瓷工艺室”以云南民族陶艺为主,集民间美术、绘画、剪紙、书法、传拓、版画等技艺为一体的綜合性、多学科、多領域的专业性工作室;坚持“教、学、研”相结合,开展工艺美术、陶艺学科教研、文创产品开发,探究云南民族民间陶艺、青花、创作、制作学科教学规律,提高工艺美术、陶艺教学工作,皆致力于打造云南陶艺裝饰设计、爨体书法、工艺美术高职复合型艺术人才。

2019年赴香格里拉藏区义务支教。

十、王晨华(云南曲靖)

王晨华,男,1968年生,字颜华、号无题烟花,众生陶主,自由诗人、画家。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云南省民间手工艺代表性传承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曲靖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王晨华看中潦浒陶泥和人的淳朴,毅然带领自己的徒弟,在滇东小镇潦浒组建了曲靖潦浒众生陶艺工作室,追逐陶艺梦想。

2015年陶艺作品《雀之舞》获中国•曲靖陶瓷艺术作品邀请交流展二等奖;

2016年9月《土陶创意雕塑作品》获云南省工会职工创新创意展银奖;

2016年12月签约入驻云南昆明艺术家园区七彩云陶文化街;

2017年5月《众生还原老桩壶》获云南省第十一届工美杯银奖;

2018年6月16日《众生陶工业创意壶》获昆明第五届中国•南博会文化创意馆“南博杯工艺精品评选银奖;

2018年9月21日《佛禅同修度陶魂》获首届创意曲靖优秀工艺美术作品大赛金奖;

2018年12月17日现场雕塑作品《孔雀舞神》荣获云南省职工技能才艺大赛陶艺金奖。

2018年12月23日陶艺作品《丰乳肥臀》荣获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第十二届工美杯精品评选金奖;

2019年6月18日陶艺作品《柴烧虎钮錞于罐》荣获云南省民间工艺传承协会首届“工匠杯”金奖;

2019年9月15日《柴烧孔雀舞神系列》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第二十届工美大师精品展(百花杯)优秀奖;

2019年12月23日被云南省工艺美美术行业协会评为《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荣誉称号。

王晨华怀揣艺术梦想漂泊他乡二十年,辗转广东入驻云南,不懈努力执着与陶艺,积累了丰富的陶瓷工艺制作和陶艺塑形技术,并于2014年创建了云南潦浒“众生陶”,致力挖掘潦浒古法龙窑柴烧和创新创意潦浒陶工艺提升,是推动潦浒陶的艺术化进程的践行者。“众生修行,终归土”修的是一种泥土生香的情结!行的是一种烈火焠炼的志趣!众生陶一一王晨华携第子董征军、解双键师徒入驻云南曲靖潦浒创建“众生陶”皆因制陶之缘。刀舞粘土欲成器,形入火中取陶宝!这种冗长的过程厚积着不懈的执著与等待!这种向上的精神正是王晨华众生陶追求的目标!他正致力于土陶精做、用心雕磨、炉火炼烧、成形成器、登堂入室的过程。

潦浒陶虽野逸却古拙、虽粗糙却朴素、虽落后却传统、虽简单却端正。这给了王晨华很大的机会和信心。于是他便展开了深入的工艺研究和烧成细化。逐渐形成了器型端正、作工严整、色调古朴、自然幻化、天人合一的“众生陶”风格和面貌。陶因火而成,浴火重生。经过火的锤炼与洗礼,方幻化为世间之重器。从泥到陶,是一个质的飞跃,更是一种超越与创新。人生的道路上,亦难免会历经种种磨砺与考验。挫折越多,失败的教训越深,获得成功的把握也会越大。人的一生,不正如“众生陶”一样,经历一个不断修炼境界、打磨自身的过程,陶是泥与火的完美邂逅,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再造与重生。由此,它是有生命和灵魂的,厚重的生命之树长青,丰沛的灵魂之水不竭。

王晨华说:“土在百姓中不起眼,经过艺术的手工加工而成的陶瓷作品,便有了一个源于众生且用于众生的寓意。这是我们制作的初心,我们也正在努力创新。”“从烧制文明方面看,明火柴烧这个工艺流程是断代的,随着时代的变革它已经被电汽烧制取代了。但是从文化现象来说,柴烧陶它形成的独一无二的面貌,还有他烧制的系统工艺,是需要被传承的。传承不是说一味的照旧,我们要烧制更精品化、艺术化、专业化的陶艺作品。因为经过对火候的控制,陶土涅盘重生出来的效果是难以想象的,现在艺术鉴定里面,都有一种说法叫‘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种独一无二的色彩就是精品。”王晨华的众生陶传承了龙窑柴烧的古陶文化,在过去民用陶的基础上艺术化,将粗糙的工艺精细化,利用原始的制作工艺创造出了柴烧的古拙之美,并形成了他们现在的作品。王晨华的陶艺作品古拙厚重,造型端庄大方,色彩古韵悠长,注重自然窑变,逐渐形成了器型端正、作工严整、色调古朴、自然幻化、天人合一的风格和面貌。主要作品以陶塑、手绘和艺壶为主,彰显了由实用到工艺再到艺术的陶瓷文化演进和升华的过程,并通过诗、书、画、陶的多方面文化修为盛载了深刻的艺术内涵。

何庆辉建水紫陶-“普鹭一蝶”陶艺工作室
紫陶业态阁主   阅读量:102
陈绍康的儿子陈俊及作品
紫陶业态阁主   阅读量:67
何眠人紫陶价格
紫陶业态阁主   阅读量:177
紫陶人家-谢峻仁、刘菁夫妇的紫陶情结
紫陶业态阁主   阅读量:172
师三毛建水紫陶-师正祥建水紫陶作品
紫陶业态阁主   阅读量:172
建水紫陶余丽芬的作品-余丽芬紫陶官网
紫陶业态阁主   阅读量:156
建水紫陶周连和作品
紫陶业态阁主   阅读量:61
建水马琳紫陶作品
紫陶业态阁主   阅读量:130
建水御兑居金鹏紫陶作品
紫陶业态阁主   阅读量:135
建水黄源紫陶作品欣赏
紫陶业态阁主   阅读量:148

网站名称:紫陶阁

备案号:滇ICP备14005210号-3

联系我们 :微信号(zitaoge888)

移动版本:http://m.zitaoge.cn/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8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