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合作定制紫陶入驻名人堂投稿

犹听陶印金石声丨杜俊楠

发布者:滇南陶韵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0-04-03 17:31

以初心师承古人,舞利刃篆刻古今。建水制陶艺人,陶印践行者,云南印社雕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杜俊楠所做的陶器,都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是有出处的,是可以溯源的。杜俊楠是这样看待传承的:要参透古人,汲取其风格、技艺,追求务古出新,若能立足于古人的一个点,如篆刻中的一种方法,一个字,那也将成为我们的立身之法。

四合院里长出的春苗

杜俊楠小的时候,家住在建水东门外一条老街上的四合院里,老街和四合院大而杂,住着许多传统手工艺者。在那个接触面宽泛的环境中长大,只要你肯学习,活生生的老师,近在咫尺。杜俊楠说:“老街上住着雕版、刺绣、泥塑等等的老艺人,我常去看他们做,各种手艺的流程和细节,老艺人的想象和专注,一天天的渗进脑子里”。从小生活在一个传统手工艺的氛围里,耳濡目染,杜俊楠现在的造诣,也有当年的潜移默化。

杜俊楠祖上也是耕读人家,受祖辈的影响,杜俊楠从小练字,读小学时就能自己“画两笔了”,稍大一点,家里的门联都是他写的。到中学时代摸索篆刻,上大学时系统学习书法、篆刻,被段冰老师纳入门下。

春芽冒头,茁壮成长,得益于东门外老街上和四合院里的环境和氛围。街巷里拥有智慧和技能的手工艺人们,无疑是小杜早期的园丁。

理科生的选修课

杜俊楠是红河学院首届冶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他想读的是文科,理科是他父亲的主意。在修好本专业的同时,一个理科生,由于骨子里的那种爱好,他选修了段冰老师的书法鉴赏和篆刻鉴赏两门课程。每周两节课,在鉴赏的同时理清了书法、篆刻史的脉络,知晓了历史上书法、篆刻可圈可点的名师大家和经典作品。在读书中汲取,在汲取中消化,在实践反复中懂得勤奋方能奏效。所以,做的更多的是课外功。杜俊楠写了书法,刻了印章,带着问题拿着去找段冰老师请教指点,走一程,明一程,向前进步着。

遇着段冰老师是杜俊楠人生的一大幸事,从大学时跟着段老师学习,毕业了也跟着,一直跟到现在。跟着段冰老师得益的不仅仅是书法,篆刻的受教,还有眼界的开阔,文化层面的接触。段冰老师是旅日书法家,如日本藏有一部中国的南宋五百罗汉图集,这是一部巨著,五百罗汉图对搞艺术的人来说是将要学习一辈子的。南宋500罗汉,日本人收藏在日本的一个寺庙里,并把它当做国宝。段冰老师经过多方争取,筹资印刷了此书,杜俊楠、徐江书、朱玄峯、孔凡庚等多位青年陶艺家都集资参加了此次工作,也得到收藏了这部堪称佛教绘画中的精品绘本,这部书也是学习古人的绘画技巧、色彩运用及传统文化的稀罕书籍。

有些事情是良性循环的,有些人的路是越走越宽的,看来杜俊楠这个理科生,选修课选对了,段冰老师跟定了,一步路走好了,为他后来的陶艺之路,做了稳妥铺垫。

磨锯片做刀试篆刻

在杜俊楠自己摸索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书法作品要参展,必须盖上作者的印章,高中时期请其他老师刻一方章,至少要付30至40元。作为中学生来说,这个数目有点大,要省下多少伙食费才够。为了省钱,自己雕章,这一个为自己省钱的起因,引出了一位篆刻和陶印的人才。

开始篆刻了,好不容易找了些普通练习印章石,写好了就准备动工。没有刻刀咋整?杜俊楠弄截断锯片磨成刀,懵懂着,尝试着摸索着刻起来。无知者无畏,当时爱怎么刻就怎么刻,竟然也刻出几枚很有模样的印章。进入之后,他也想有个指导,寻个章法能明明白白地真正篆刻。在建水的新华书店里,篆刻类书籍很有限,翻遍书架,仅有两本介绍吴昌硕和齐白石印章的小书,而这两本书在介绍二老的简历中,也涉及到篆刻的许多知识点,而也正是这两本薄薄的书为杜俊楠后期的篆刻道路打开了一扇窗。到了上大学时,情况好多了,在昆明的新知图书城和建水的新知图书城篆刻类书籍渐渐多了,而每月的生活费也因买书买石头被挤压得捉襟见肘,但是似乎篆刻还真成了精神面包,让杜俊楠在大学四年里收获颇丰,书法篆刻作品屡获大学生组国家、省级各级奖项。

杜俊楠还谈了学习篆刻的两个趣事,在建水一中读高中时,杜俊楠在图书馆还找到了一本《养猪印谱》,虽然印文是当时的社会社会需求不像古印雅致,但却是篆刻名家所留下的作品。这个养猪印谱唯一、特别,属于一个时代的篆刻表现,杜俊楠便复印了一本作资料,而当时的复印费却是一周的早点钱。

痴迷在篆刻世界里,杜俊楠整天脑海里装着的都是字法、章法、刀法。说句毫不夸张的话,睡觉都在打印稿。一天晚上做梦,梦中竟然把印稿完成了,兴奋得跳过来,马上爬起床,把印稿写好,不禁暗自高兴。

练身手师承古人技

杜俊楠2011年大学毕业后便到建水羊街工业园区工作,从基层员工、部门安全员、公司安全员、团委书记等职务,小青年顺风顺水,但是他是有想法的。2016年,杜俊楠毅然决定辞职,下陶海。在体制内工作的年月中,书法、篆刻、制陶他一样都没有丢,一个月出一件作品,或者半年出一件作品,用轻松的无拘无束的心态搞创作。擅长书法篆刻的小杜,那时就当是玩中练手,把难得的休息时间都放到了书法篆刻和陶上,当时做的东西,别有韵味。从体制出来后,杜俊楠得师兄徐长文提携在堆锦堂从创作理念、制作技法各方面进行回炉再造,他说“如今能有现在的装饰风格是得益于徐长文师兄的指导和帮助”。

到了今年,2019年,杜俊楠完成了一件佛教题材的赏瓶。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为创作题材,运用建水陶泥的颜色和技法,书写刻填了经文和偈语,篆刻了印章。瓶的一面,用搅泥填了众生二字,搅泥的底板寓意众生没有觉悟倘处混沌不开时,而搅泥之上红色的佛像,代表众生的欲望。瓶的另一面是如来二字,蓝色的底板上又加了同一形式的白色佛像,表示示佛的觉悟与纯洁。这件作品,乍看古色古香,细看,韵味禅意都有,读不完赏不够。

杜俊楠陆续推出作品,他的作品是有个性的,有辨识度的。他娴熟地运用了砖纹、瓦当、碑帖、金文、汉代刻石、云南梵文砖、石鼓文、战国时代的钱币、北齐的刻经、青铜器上的纹饰作装饰。他喜欢大量的使用金石元素,把古人的诗书画印,分类的或者汇集的表现在一件作品上。以书法系列为例,杜俊楠做过一只瓶,为了做得更艺术,他把甲骨文、金石、篆书都汇集在瓶上。他觉得这种装饰方法,适合建水陶。当然,做装饰凭的不止是技艺,首先是意识,作者有那个意识,才会从书法的源头一路选来,挑出经典的来布局点、线、面。讲究布局,让整个面的布局艺术美观,紧密处做到密不透风,敞开处可以疏而走马。读这样一只瓶,因为汇集了甲骨文、金石、篆书等书法沿革,基本就能把书法史理通。

杜俊楠的作品,刻填难度太大,字体多,生疏字多。小杜只有写、刻、填一手包办了。杜俊楠做出来的蕴含着传统文化的作品,客户懂的,看见了欣喜不已,马上带走。不懂的,说破天去,他不懂还是不懂。所以,文化素质决定着文化相惜。

每做一件新作品,杜俊楠就要思考,如何选择题材,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越来越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和中国古人的智慧,在传统文化里越来越觉得自己所学的渺小,越学越觉得传统文化的浩瀚。所以,他个人认为,自己做陶从不敢说去创新什么,而是要致力于怎样的把古人吃深吃透,能做到出新,那就很不错了。

打开一本汉碑,翻开一部金石,立马就能接触到传统文化的根,在古人的一字一印中,发现自己的短处。怎么靠近古人,怎么深入了解,就得磨,不断地磨。这过程是和自己较劲,也是和古人较劲。如果你一张纸,一角砖都不掌握,思维和技法没有变通,是无法接触到真象的。小杜反思,自己的一些作品,觉得已经很像古人的了,但像的状态,不一定能保持,也许下一个就变化了,为什么?

传统艺术的传承,笔法,刀法的师承,是杜俊楠选定了的一条正确正规的路,此生,他会沿着这条路执着地走下去。

犹听陶印金石声

杜俊楠是目前在建水做陶印的少数人,但是他说,做陶印也是传承。他追溯,一百多年前王定一就曾做过。王定一的印章很漂亮,文人气足,有时之风气,每一枚都规矩工整,只是留存稀少,实物难得见。杜俊楠说,我把从前就有的建水陶印再拾起来,把从前就有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这不是做什么新东西,这只是让建水陶以更多元的表现形式展现给观众,也继承建水先贤们的文脉传承。

在2019中国第二届四大名陶展上,杜俊楠的参展作品是一件紫陶花觚,其器型是古代青铜器的器型,他把金石元素放上去,把印章直接刻上去。多种书体和篆刻布局在这个远古的酒器上,疏密有致,多而不乱。本来就是古代器型,再装饰上金石元素,越发古色生香。艺术价值暂且不论,仅就一器物身上汇集的知识点来说,读懂这个花觚,将在书法,篆刻的历史长河中,打捞得知识无数。

能做这样文化涵量极高的作品,是杜俊楠在成长路上,用朝夕相争,步步夯实换来的。

杜俊楠目前的篆刻书法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说,原来作品自己都觉得好,而现在,反而能给自己看看病了,时时觉得自己“眼高手低”了。其实眼高手低是好事,是发展中的处于上升阶段的一种存在形式,你能看到高处,才会去尽力攀登以达到目标,达到目标之时,也就变得眼高手也高了。

刀行刀停刀快刀慢,杜俊楠又在刻章做陶了。

建水紫陶何广彬
紫陶名人堂阁主   阅读量:206
建水紫陶名人徐荣洪
紫陶名人堂阁主   阅读量:151
建水紫陶毛公窑毛嘉和介绍及紫陶作品
紫陶名人堂阁主   阅读量:186
建水紫陶李俊介绍及紫陶作品
紫陶名人堂阁主   阅读量:103
建水紫陶柴烧工艺大师—王宗兴
紫陶名人堂阁主   阅读量:306
建水紫陶杨鹏-上上陶主创
紫陶名人堂阁主   阅读量:88
向进兴作品及价格
紫陶名人堂张存鲜   阅读量:83
浪鬼柴烧有收藏价值吗
紫陶名人堂阁主   阅读量:109
建水孔凡庚及紫陶作品欣赏
紫陶名人堂张存鲜   阅读量:114
豆进贵介绍及紫陶作品欣赏
紫陶名人堂张存鲜   阅读量:100

网站名称:紫陶阁

备案号:滇ICP备14005210号-3

联系我们 :微信号(zitaoge888)

移动版本:http://m.zitaoge.cn/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8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