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合作定制紫陶入驻名人堂投稿

建水陶的雅与俗

发布者:阁主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0-04-18 21:52

建水陶的雅与俗

水陶装饰是以文人书画为主,所以有“雅陶”之美誉。既然有“雅陶”那有“俗陶”就顺理成章了。我们应该怎样来分辨建水陶的雅与俗呢?建水陶既然是以陶来表现文人书画,那么,审美标准肯定就是文人画的审美标准,关于“雅,俗”,古人早就有过总结,清代画论里提到过三种“雅气:

·其一庙堂气,气势磅礴,落落大方,庄严肃穆者;庙堂气,给人以文心澄怀的教益,性情淑均的净化,令人修身重道,处世怀德。例如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其二书卷气,恬淡冲和,清高绝俗者;书卷气就是指此人温文尔雅,腹有经论。 “书卷气”就是指书法有君子风度,优雅而不失大气,堂堂正正,没有浮华俗气。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

·其三山林气,出世脱俗、不食人间烟火者”。山林气,就是遁世,乃至出世。不愿意与世间尘埃为伍。山林气是人生的一种纯真自然之气,是“清明灵秀”的。他们的精神却深深地融入了自然和宇宙之中。晋人书风流蕴藉多有山林气。

雅与俗是艺术格调的一个范畴,一个艺术家的学识和修养、文化和阅历的深浅,以及个人的心态和胸襟都决定着作品的格调。不同品味和不同格调人作品也是不同品味和格调,这也就是作品高低雅俗的原因。

自从文人画兴起之后,雅正、雅淡渐渐成了士大夫的政治态度、处世哲学和人生修养。而“雅”更成为儒家审美标准之一。从事文人画活动的封建文人士大夫们,因其生活爱好、艺术修养和审美理想而形成了一种雅俗观,认为民间画工,皆为俗流,认为“清雅”才符合儒家的冲淡平和,把绘画当成一种闲情逸致,追求一种淡泊、简古、超脱世俗的东西,所以作画是出于“雅兴”,要求作品具有书卷气,要有显现清高、绝俗。

郑玄《周礼注》:“雅,正也。”文人画论中的所谓“雅”,涉及到画家的艺术风格,并反映画家的思想、意境与审美标准。雅一般分为以下五种:

一、高雅   古淡天真,毫无色相。

二、典雅   布局有法,行笔有本,有变化而不离规矩。

三、隽雅   平原疏木,远岫寒沙,笔墨无多,其味无穷。

四、和雅   神恬气静,躁妄之气,见之顿消。

五、大雅   集前贤各家之长,自成风度。

建水陶的创作是艰难的,而欲作出高雅的作品更是难上加难!建水陶的装饰虽然源于中国文人画而又难于宣纸上的文人画,需要艺术家对文人画“刻意”去表现。创作建水陶作品的艺术家,其思想、修养和艺术境界均为一般艺术家之上。他们必须具备陶艺家的活跃思想和极强的动手能力,同时还必须拥有书画家的笔墨功力和艺术修养。而艺术修养的提高又的需要时间的,艺术修养的提高是逐渐而缓慢的,艺术修养的提高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通过长期积累。只有我们埋头苦干,甘于寂寞,多实践多领悟才能创造出“雅”的境界。

高雅的艺术从古至今都有局限性,只属于小众文化圈子。清高的艺术家会离大众的审美越来越远,他们往往宁可“孤芳自赏”于书斋,也不愿意“卖笑求荣”于市场。于是他们只有期盼大众不断提高欣赏水平来适应他们的作品,其实好作品人们慢慢地都会领悟出其中意境,其创作的用心良苦和艺术成就会渐渐被大众接受。也就是说做一个“雅”的陶艺术家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平。对于投机取巧我们认为属于一种欺世自欺的行为,还是不推荐为好。只有甘于寂寞的艺术家,才会创作出那些高雅的陶瓷艺术精品,如果一个陶瓷行业没有艺术精品的支撑,这个行业将没有高度,这个行业的‘金字塔’也无法构建。一个陶瓷行业没有艺术精品的支撑即便你的产品铺满地球,它的归属地也只能是地摊。一个陶瓷行业需要能造“雅”的艺术家来支撑高度,如果这个行业没有造“雅”,只有造“假”那么这个行业就死翘翘了。

“俗”同“雅”是相对的,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中,有“画忌六气”的说法。

一曰俗气:如村女涂脂,着花衣花裤,见之令人作呕,也叫庸俗气。

二曰匠气 :也叫市井气,无笔法墨法,虽工细而无力无韵,如工艺品中的画面非常甜俗。

三曰火气 :也叫霸悍气,用笔剑拔弩张,似乎苍老,习气纵横,着色艳丽。

四曰草气:就是草率气,急躁求成,油滑草率,笔墨漂浮,粗而不雅。

五曰闺阁气:即线条软弱,骨力全无,如妇女描花。

六曰蹴黑气:即污胀气,不知理法,无知妄作,远近不分,层次不明。

以上六种,均为“俗气”。犯了六气的,最低限度也属于格调不高。《学画浅说》里说:“笔墨间宁有稚气,毋有滞气;宁有霸气,毋有市气。滞则不生,市则多俗,俗尤不可染。去俗无他法,多读书,则书卷气上升,市俗气下降,学者慎之。”

不是你画上八大、陈洪绶就是雅,同样的画不同的人,雅俗不同,雅俗不在于画,而在于人。人雅画即雅,人俗画也俗,这个是藏不住装不出的。假如一个人心中无雅,任你去刻意‘笔墨’,任你去经营‘意境’,最后都只能是以俗而告终。这也是中国写意的玄妙之处,所谓画为心声是也!

谈到建水陶的俗,具体体现在构图‘出奇’,绘画生硬,线条柔弱, 设色土、艳缺少意境,也包括造型的“粗制滥造”。对一些初学绘画或对建水陶艺术缺少领悟的人来说,很易落入俗套,画面呆板,设色俗气,没有古意和吸引人入胜的地方,这类作品自然流俗。追求功名利禄、市侩、目光短浅的人,都被文人看做“俗”。雅与俗还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好与坏。画的好画的像不等于雅,雅是一种格调,一种气息。就好像一盘装点漂亮的菜,不能只看它的色,也不能只闻它的香,关键的还是在于味。如果菜食之无味,那么再好的装点,再好的颜色都是等于零。建水陶作品的雅与俗取决于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追求。建水陶的俗,更多的可以理解为通俗,通俗是可以使大多数不懂建水陶的人觉得“好看”。“好看”人们就乐意购买, 通俗一种大众可接受的“俗”。 通俗也是建水陶的俗的底线,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 不会看的看热闹”,一件作品如果连“热闹”都谈不上,那就是真正的“俗不可耐”了。没有一点艺术性,那就彻底失败了,那绝对是没有市场的。

雅需要时间与历史的沉淀,雅是才情与智慧的凝聚。雅是一种精神需求和满足,雅可以使人体会到崇高、纯洁、清新、幽静、拒尘等心境。 雅能使人精神向上提升、雅能使人更趋向于真、善、美之境界。

反之,只使人物质获得满足,或求一时刺激之快感者,就是为俗了。俗,是指作品中取媚于人、装腔作势和附庸风雅的作风。画家心地不干净,人俗而导致的作品格调之俗。简单地说: 如果随便地涂涂抹抹,就认为是所谓“创新”就认为是了不起的艺术,其实这种就成了最俗的东西了。千篇一律、重复别人的作品、重复自己的作品,甚至醉心于权势名利,那当然就是俗之又俗了。古人云:雅可忍俗不可忍!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都是尊雅而贬俗。在古代画论中评雅论俗就比比皆是,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气韵生动历来就是中国绘画品评中的最高标准,可见人品若不俗,则画品自高。这里的所谓“人品”不应只狭隘地理解为品德,应该还包括人的修养、气质和境界,如果一个画家的修养、气质和境界没有从普通人中超拔而出,则其画也必然泯然众人而落入俗流。

“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雅,抽象而又真实。雅,要求欣赏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并且只有通过反复品味才可理解其深刻内涵,雅,是作者心声的曲高,雅,是知音难觅的和寡。这一特点于导致雅的欣赏者的数量难与俗的欣赏者的数量相提并论!

北宋画家韩拙的《山水纯全集》中有:“作画之病者众矣,惟俗病最大”。可见,从绘画的角度看,画的格调是至关重要的。雅与俗的消长表现出格调上本质的差异。有修养与品格的人,对于低俗的事物是不屑的。由于它根植于人的心性之中,和人的本性共融,因此,又是素质的间接体现。黄庭坚在《豫章黄先生文集》中说:“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苏黄’看来也是一对最佳损友,黄庭坚说俗便不可医,苏东坡就偏偏要‘悬壶济世’非要给俗这种‘不治之症’开出来个良方来,“医俗唯有读书”。并且这味药到处都可以找到,只是需要长时间的煎熬,需要长时间的服用才能奏效。

艺术的雅与俗从根本上来讲,要有自己的语言,要有独创性。俗的对立面是雅,雅源于俗,如果你能俗到了极点,并且能去掉其中的垃圾,俗就会露出事物至纯至朴的本质之美,所谓俗极生雅是也!

建水陶的发展和创新应该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和当今的社会结合起来,变成自己的东西,最终形成自己的语言,而且这种语言应该是中庸,而不能平庸。多思传统,多思古人,能以不变应万变,这样你的作品才不会千篇一律,能做到食古而化,能以至纯至真的心去创作,雅就会主动和你握手。建水陶如果单纯的从工艺,笔墨技法上单一的提高和改善,是改变不了其作品之俗气的。从俗到雅这是一个心灵上的,思想上的问题。

雅俗共赏是艺术的追求,也是建水陶的追求。但是一件艺术作品要做到雅与俗的统一并非易事。雅俗共赏这条路线并不好走,它要求艺术家有较强的书画功底和动手能力。艺术家需要把书画与造型完美的结合于作品之中,作品要有巧妙的构图和新颖的表现技法以及完善的制作工艺。要使人看了能得到一种美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有想购买的冲动。这样你的创作就是成功的。雅俗共赏简单说就是懂的人看了认可,不懂的看了喜欢。我们搞建水陶的,只有沉下心来才可能创作出具有艺术和经济双重价值的雅俗共赏的好作品。品评建水陶不仅是看外表的华丽,更要注重内在的精神气质。建水陶的的高下,首在品格。这也是传统绘画中的雅的标准,也是古人品鉴之风的延续。

观陶如观美人,有的女人虽然貌美如花、丰满婀娜可称尤物!初识小甜甜,接触整不成。这就是被江湖上形容成花瓶的那种吧,并且这个花瓶应该还是薄胎加釉上彩。这种花瓶只能远观,经不住推,更经不住敲。这种花瓶外表漂亮,里面空无一物作摆设不错!这种美人初见可谓秀色可餐,一旦食用就觉得‘养口不养心’!这种表象的美很容易造成人们视觉上的‘审美疲劳’,这种美只是一晃而过。反而那些初视平平,不甚起眼,接触下来你会觉得谈吐不凡,爽心悦目,越看越美。这是因这种美人的内在修养足,意味厚。

所以耐看,耐品。这才是真正的美,一种含而不露的美,一种永恒的美。

吾尘草堂孔凡庚紫陶创作随笔
紫陶文化阁主   阅读量:143
建水熊小勇和他的建水广惠源陶艺馆
紫陶文化阁主   阅读量:69
建水刘跃和他的紫陶作品
紫陶文化阁主   阅读量:167
陈绍康简介及建水紫陶代表作品
紫陶文化阁主   阅读量:154
建水紫陶何永鑫介绍及紫陶作品
紫陶文化阁主   阅读量:152
建水紫陶名家苏佛涛作品
紫陶文化阁主   阅读量:184
建水紫陶何锦老师作品
紫陶文化阁主   阅读量:171
建水紫陶黄新国大师作品
紫陶文化阁主   阅读量:71
肖巍-国家工艺美术师
紫陶文化阁主   阅读量:136

网站名称:紫陶阁

备案号:滇ICP备14005210号-3

联系我们 :微信号(zitaoge888)

移动版本:http://m.zitaoge.cn/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8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