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合作定制紫陶入驻名人堂投稿

王焕:建水紫陶工艺的审美文化特征

发布者:阁主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0-08-01 16:31

文/ 王 焕(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的说法,粗略地勾勒出了紫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云南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制陶工艺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和四川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其装饰与造型在四大名陶中最为丰富多彩。

它以文为魂、以字画水平和文化内涵来确定作品的价值,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传统中丰富生动而又独特的人文符号,也凝结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审美意识以及价值观念等,是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其艺术设计构思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建水紫陶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在宋、元、明陶瓷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数千年陶瓷文化历史传承发展的结果。2006年,建水县碗窑村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碗窑村紫陶工艺之乡。2008年,建水紫陶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水紫陶工艺技术在继承古代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与所有陶器制作一样,一件紫陶作品需要经过构思创作、配制原料、拉坯成型、书画装饰、镌刻填泥、入窑烧制、打磨抛光等复杂的生产流程,至少需要20道以上的工序,各环节通力合作大概需要上万个动作,绝大多数工序主要靠手工完成。在生产流程中,每一道工序都极为讲究,比如:“选料”“制泥”“拉坯”等程序决定了材质本身质量的优劣;雕刻填泥、高温烧制、无釉磨光等程序体现了制作的技艺水平;湿坯装饰以及刻填工艺集中体现了书法、绘画、金石、雕刻等艺术水平。

建水紫陶陶泥取自云南建水境内五彩山,有红、黄、青、白、紫五种色彩,所以有“五彩云陶”之称,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建水紫陶的烧成温度在1120℃~1180℃之间,一般烧制8~15小时,一次烧成,容积收缩约15%~20%左右,成品硬度达6.5º~7.2º以上,接近玉的硬度。常用的烧窑方法是氧化烧与还原烧,通过调节窑温,控制窑内气氛,红泥可烧成红、紫、黑三种色泽。一般红色和白色陶土都是采取氧化烧;还原烧也有氧化烧的阶段,但窑温上升至900℃时会减少窑内氧气,一氧化碳浓度在2%~4%,坯体中的铁元素不同程度被还原,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呈色的窑变会产生可遇而不可求的奇异色彩,或绛或红或紫或黑,每一件作品都不相同,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件作品,真正是一窑一天地,这为建水紫陶增添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手工拉坯成型、阴刻阳填、无釉磨光是建水紫陶制作工艺的三大主要特征,在国内外陶瓷领域中独树一帜,用这种特殊工艺制成的紫陶器具,无论在质地、品相、文化内涵、实用功能等方面,都具备了独特的审美特征。由于建水紫陶使用的泥料细腻,在湿润状态下的可塑性相对较弱,因此不适宜用灌浆或注模的方式制成器型,而沿用数千年以前古人发明的轮制成型手工拉坯的方式拉制器型。

由于拉坯艺人存在水平技能、艺术风格、文化构成等方面的个性,同样的器型在不同艺人的手中,会呈现不同的风格流派,从而形成建水紫陶个性化的特征。沿着墨迹两侧边缘垂直作深浅一致的刻划,再逐点切挑为均匀凹槽,因此也称“阴刻”。色彩则主要是通过“填”的方式,故称“阳填”,又称“残贴”,是建水紫陶独特的艺术语言。“残贴”的作法是:在陶坯上用风格不同、字体各异、字数大小不等的字画交叉重迭,进行装饰,刻工将字画用阴阳两种刻法交叉刻出,在刻模上以不同颜色的彩泥填敷,不同彩泥形成的字贴画卷正倚迭交,这种人为的创意发挥,极大地彰显了紫陶艺术的表现力。

烧制完成的紫陶表面粗糙,质坚色晦,泛着一层金属光泽,俗称“火皮”,需要磨光完成,这也是紫陶破茧成蝶的关键一步,分为去皮、去丝和抛光三步。去皮俗称“去火皮”,用粗砂石沾水打磨,或将器物用河砂固定于陶车或打磨机上,转动轮盘进行打磨,看似简单,稍有不慎就可能划伤器物表面,前功尽弃。去丝是在“去火皮”之后,将器物表面留下的打磨痕迹再次打磨干净,用更为细腻的油石沾水,细细打磨,去除划痕,使器物渐渐呈现出光滑细腻的温润质感,呈现亚光效果,以黑色、白色的紫陶工艺品居多。去丝之后的抛光可以使器物如同其他中国陶瓷上釉一般,故称“无釉磨光”。抛光是更为细致的一道工序,传统工艺是用磨成不同弧度的鹅卵石手工打磨,耗时费工,需要工匠们以“滴水穿石”的耐心和意志,经历不同工具的七八次磨砺方能完成,繁缛的打磨加工,使紫陶工艺品光泽绰约,呈现出独特的金玉之姿。通俗来讲,紫陶成色基本可分为五种:阳刚色(传统的紫陶颜色)、花色(也可称为杂色,一般是黑红相杂)、咖啡色(也可称为板栗色)、黑色(净黑色的紫陶成品不常见)、窑变(最为难得的成色)。

建水紫陶的工艺制作程序繁复,每一道工序无不彰显着紫陶的造型之美、装饰之美和工艺之美,尤为重要的是,云南的建水紫陶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理念,这使云南建水紫陶更具有民族特色。陶瓷艺人巧妙结合云南少数民族独特人文风情,对传统文化形式中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运用,设计出带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器型。建水紫陶的工艺特点具有时代特色,创造出许多符合现代人们审美要求的紫陶工艺品。如紫陶茶具《哈尼壶》(作者苏亭羽),设计者将乡野民间戏谑之说的云南十八怪演绎在紫陶器型上,使之成为具有典雅气韵的紫陶艺术。

建水紫陶有壶、杯、盆、碗、碟、缸、汽锅、烟斗、文房四宝等产品,其中茶具最为常见,这与云南少数民族喜爱使用当地陶器喝茶的习俗有很大关系。紫陶有耐酸、耐温、透气、防潮和保温久的特点,用紫陶炊具盛藏食物,隔夜不馊;用紫陶茶壶泡茶,纯正不变味;用紫陶花瓶插花经久不凋;著名的云南名特小吃云南汽锅鸡,其汽锅即为建水紫陶产品。无论是烤茶的土罐、陶罐,煮茶的陶炉、陶壶,喝茶的茶杯、茶碗,还是存茶的陶瓷土罐,不但质朴浑厚耐用,而且能够原汁原味保存茶叶原本的味道与泥土气息。陶土泥色及纹理变化,刻绘生动的梅兰竹菊、山水人物以及唐诗宋词、行楷隶篆与名家书法绘画,也增加了人们品茶赏陶的乐趣。

建水紫陶最为独特的艺术价值,体现在从实用价值到观赏价值的审美变化。陶瓷器皿最初的角色是生活实用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具有艺术审美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建水紫陶的陶质和艺术的表现力,对各种文化形态都具有十分和谐的兼容性,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建水紫陶作为文化的载体,一方面保存了清末以来建水许多书画名家的墨宝真迹;另一方面又记载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史实。如抗战时期建水陶工以陶器为武器,鼓舞士气,喊出了中华民族的心声。如王式稷黑陶汽锅上就题有“抗战胜利”四字,民国“振兴民族”博古尊等,成为中华民族抗战历史的见证。一件件精美的建水紫陶身上,可以看出中国历史文化沧桑巨变的轨迹,折映出文化的水乳融合。

建水紫陶悠久的制陶史锻造了精湛的民间制陶工艺,同时也锤炼和哺育了一代代民间制陶工艺师。建水紫陶享有盛誉,市场价值颇高,尤其是当年向逢春陶器制品,价格最高,有“向氏紫陶,价同黄金”之美称。无论是达官巨豪,还是平民百姓,俱以得到向逢春烧制陶器为荣。向逢春除了生产当时传统的烟斗、花瓶外,还研烧了紫陶汽锅,以及紫陶茶具、文具、花盆、美女瓶、博古尊等工艺陈设品,丰富了品种,突破了单一生产烟斗和花瓶的局面,向实用性和工艺性发展,奠定了建水紫陶产品多样化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建水涌现出了一批制陶名家,例如老一辈的紫陶大师陈绍康、谭知凡、袁应德、马成林等,后起之秀层出不穷,特别是刘也涵、向炳成、李春光、田波、陈学等,制作的紫陶产品越来越有艺术品位,装饰生动活泼,书画水平很高。现代的陶瓷艺人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艺术的精髓,体现中国特有的民族风格,开拓出了一条充满生机的现代陶艺设计之路。

近年来,建水县开始加大紫陶文化品牌的培育力度,建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古为基,以文为魂,以旅为业,以陶为器,以绿为道”的产业发展思路,实施“人才、双创、金融、智慧、博览、诚信”六大紫陶产业建设,成立了集生产、旅游观光和销售为一体的建水紫陶营销中心,按照“前面展销、后面生产、中间游客参与”的布局,调整北部发展区规划,将碗窑村建设为生产、展销、游览的旅游村。随着建水紫陶文化产业规划的制定出台,紫陶销售市场扩展,古窑遗址、碗窑陶瓷生态村和现代陶瓷生产制作工艺等建水紫陶文化遗产充分被保护、开发和利用,建水紫陶将真正作为一种活着的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当前,高端艺术品、奢侈品投资鉴赏和拍卖、艺术品消费等不断强化,为建水紫陶产业提供了机遇。建水紫陶不论在食茶品的盛、贮、保存,还是家具装饰、建筑装潢、艺术收藏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研究、欣赏的不断深入,云南建水紫陶这门古老的传统手工艺逐渐显示出它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体现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艺术价值。

吾尘草堂孔凡庚紫陶创作随笔
紫陶文化阁主   阅读量:143
建水熊小勇和他的建水广惠源陶艺馆
紫陶文化阁主   阅读量:69
建水刘跃和他的紫陶作品
紫陶文化阁主   阅读量:167
陈绍康简介及建水紫陶代表作品
紫陶文化阁主   阅读量:154
建水紫陶何永鑫介绍及紫陶作品
紫陶文化阁主   阅读量:152
建水紫陶名家苏佛涛作品
紫陶文化阁主   阅读量:184
建水紫陶何锦老师作品
紫陶文化阁主   阅读量:171
建水紫陶黄新国大师作品
紫陶文化阁主   阅读量:71
肖巍-国家工艺美术师
紫陶文化阁主   阅读量:136

网站名称:紫陶阁

备案号:滇ICP备14005210号-3

联系我们 :微信号(zitaoge888)

移动版本:http://m.zitaoge.cn/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8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