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合作定制紫陶入驻名人堂投稿

建水徐长文-谈建水紫陶残贴装饰及鉴赏

发布者:阁主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0-08-24 20:52

谈建水紫陶的残贴装饰及鉴赏,为了原貌表述徐长文老师的观点,我们依旧原稿呈现:

残贴是做在器物上的,而器物是有形的、立体的,创作的时候要考虑到欣赏视角的问题,要求每一个眼睛看到这个事物的时候都有一个面画可供欣赏。

一般情况,做建水紫陶残贴会根据器型穿插不同的内容。建水紫陶是一种块面的艺术,和纸张的单一性对应的是它视觉的多样性。纸张是一个平面,只有一个角度来观赏,而紫陶是立体的,紫陶的上下左右四周都可以观赏的,其视角是圆的,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感观。在一个平视的视角里你看到的是可以独立成画的块面,你转一个角度也可以独立成画。每个角度都有自己的主体,但整个器物整体画面又是完整的。

比如做一个壶, 我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到的画面不是同的,但整体又非常完整,就等于残贴里面除了构图要满足繁简、字体的变化、色彩变化等这些固有的纸面都要体现的东西以外,我们还要做到各个块面都可以独立欣赏。它要有搭配的东西作为一个延伸主体,虽然不作为主要欣赏,但是它可以作为点缀和搭配。所以我们做每个块面都要做精通一些,让它能够独立欣赏,这个是我们在陶上比较注意的一个概念。

比如做一个瓶,如果我们只做一个观赏面,要是将它放置在一个四周都可以观赏的地方,它就只能显示一面,比较单一。所以我们做一个瓶要考虑它是摆在什么地方,使它靠着墙可以欣赏,将它摆在一个独立的、四面八方的地方也可以环视着来欣赏。同一题材有不同的构图体系,这是我们制作者要考虑到的。我们制作一个东西并不是只制一面,因为我们制作者也是观赏者。

有个比喻,在古典园林里面有一个句话是步移景异。如果我们去苏州园林里面,你站的地方也许你看到的是一块石头、一片竹林,但是你拐了个弯,另外的景色又出现了。做紫陶装饰也就相当于这个概念,你把器物转个面,它便有不同的感观。我们古人在把传统文化做到古典园林里面就是这样,园子很大,每个人进门都不可能把全景看完,但每走一步都有新的景色出来,曲径通幽。通过拐来拐去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天地,通过你的脚步,给你不同的心情, 或开阔、或幽静、或压抑,有很多不同的感受。国外的园林讲究整整齐齐,国内的园林效仿自然,眼睛看不到全部的东西,但每一个视角都让你所想不到。一个壶、一个瓶也是如此,人是不可能一眼就把它看完的,所以我们必须有相应的手法,对应这些东西。

做紫陶残贴装饰,一定要触类旁通去学习积累,去追溯它背后的东西,因为它的生命力就是背后的这些有趣的历史,文化,以及演变的这个过程。

我们做的都是传统的东西,只不过大家的思维不一样,它根据不同壶型呈现在上面的感观有所不同。现在做出来的东西虽然区别于过去很多人做的东西,但这些不是我们创造的,其实就是传统书画里面的格式变化而来的。比如画幅画,在我们古代看到一个手卷,原来的这幅画可能没有那么长,但是到现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下来,它就几十米了。因为这幅画到我手里,我写一张小题跋,重新裱在这幅画后面,到下一代也重新裱一点在后面,这样几十米就出来了。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书画里面的东西,书写一点小题跋,记述一下这幅画的来源、出处以及作者的一些东西,可能还有自己的感受和一些小文章,这就是属于书画题跋。还有我们会看到书画上有一些印章,乾隆的、雍正的、很多人的,是因为最初这个人画了以后流传到下一个人的手里,他盖了一个印,几百年下来流传了很多人,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印章在上面,这也是流传下来的一些文化体现。所以我们是借用了传统文化的很多东西,有跋文的概念,也有印章的概念,打破平面的一个局限,让它变换在立体的壶面上,你看上去为什么会觉得挺舒服的,因为你看过书画的很多东西就有这些元素,你就会自然而然觉得跟那些是契合的。如果大家都没看到书画的任何表现,他不一定看得出美在哪里。要有心,大家都看看那些书画,看看一些固有的元素概念,一些构图形式,自然在脑海里面就有相对应的东西。

书画,写画,画画是不同级别的。写和书法它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要做一个好的装饰人,不仅要把技法练好 ,还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关于书、写、画的概念。以前的画匠,低级的叫画画,高级的叫写画。画是一种技法,在中国传统书画来讲,大家对写的概念是远远高于画的,写书法好的人画出的画,他就是写出一个山水、一个花鸟,是以写为概念,它的线条、布局更多东西都与书法有关,追求的是书写性的自我情趣,而不是我就只是描绘了一个山水、一个花鸟等等这些东西,它不是在描绘一个东西,而是在体现一个情境里面的书画状态,不管是字还是画都是以写的状态出现的。

书又比写更高级一些。书法书法,我们平常叫写字,它是一种实用功能的描述。书法,是一种文化性的文字体现,文字运用,它还有很多文化内涵在里面。这个书除了有动词功能以外,还有名词功能。这个写就是动词功能,不管是写得好,写得不好。但是书,不是写一个字就叫书法,这有一个很严格的界限。在书法里面首重的是文化修养,其次才是技法训练。一般在现在的大家理解,首先是技法训练,修养的话有的人修有的人不修,就是这个概念。

所谓技法是任何一个人可以通过时间、经历去打造的,是可以手把手学来的,但是文化修养是每个人要自我索取,别人教不了你的。只能说我告诉你1加1等于2,但是自我的,也许我就要想1加1为什么会等于2,这里有一个自我怀疑的过程,这也是自我的一种修养的变化。因为大家受教育都是一样的,在这个前提下,肯定会产生很多很多疏漏。学校里面教不到的东西,我们只能靠自身通过各种途径去索取,以此来提高自我认知和文化修养。内在的东西是很难衡量有几斤几两,但是它可以在你所做的东西、所做的事情体现出来,这也就是积累。一开始我们是机械化的积累,看到的东西越多,经过时间叠加以及认知的提高 ,自然会把我们脑海里面所留存的东西串连起来,并将之脉络化。这也是传统文化所一直强调的:脉络,不是单纯的一个点。

不是说学习书法就练习书法,写字就是写字,它背后蕴含的东西更能促使你把这个字写好。如果就只要求把一个字写得端正,那简单,现在印刷技法那么好,电脑一打就出来了,要打多好,写多周正都可以。那为什么电脑出来的文字和人写出来的不一样?电脑出来的文字它就是有一个实用性,供你浏览一遍。而书法既有艺术性,也有文化性。艺术性,它不能单独作为一种线条艺术,一种感官表现,它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支撑,作为艺术存在的话,它就是一个黑字白纸,最多就是用不同颜色写不同的字,没有多大的意思。

为什么国外对中国书法这么热衷、这么看中,它看中的不只是书法,是书法背后几千年的文化,为什么中国人把一个实用性的文字都弄出那么多名堂来,都是文化起的作用。你说英文,它就是大家交流的工具,而我们一个字所蕴含的东西就很多层意思,包括语气不同,意思也不同。这就是中国文字最深奥的地方,它源于生活,源于想象,都是大家经历出来的每个生活节点的总结,用文字表现出来,又用于生活中去。很多人对古代不了解,他通过字都会了解,会发现原来那个时候是这样的情况。

就像以前甲骨文里面会出来“车”字的不同写法,其实都是车字,很有趣的是研究甲骨文的人发现,在同一个甲骨上,出现了两个车字,头一个车是完好的,但是后面的那个车字中间是断的。一开始大家都没注意,以为是刻的时候没刻到,但是通过对文字的解读,才发现那是对一个车祸的描述,所以写到后面那个车,它就是断的。按我们浅显的了解,会以为是人家没有刻到,或者是磨损了而已,不是的,后面那个车是故意而为之,这就是古人。

坚持走传统这条路,传统的东西够玩一辈子。

我们一直在强调一个问题,我们不要去创造,其实我们回观一下整个建水紫陶的发展,它从来没有成熟过。没有成熟过,你何必要去摆脱它呢,除非它以前出现了一个高峰期,你说你要摆脱他,那是你个人想法,是可以这么去想的。它一直以来就有这种工艺形式供我们借鉴,从这个形式里面以我们掌握的传统文化不背离的情况下,把它发扬出来,挺好。发扬,不是照搬照抄,而我们通过借鉴与传承,把它以前没有做到、想到的,我们现在去做到、想到。我们做到、想到的也是以前存有的,只不过以前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比较闭塞的时代,所能获取的文化元素是极少的,我们不能说当时做的东西不好,或者非常好,这都不能评价,只能说我们现在各种信息比较便利,我们所见到的碑、贴、书、画这些我们可选取的元素题材更丰富。在这点上,我们比古人是优越的,我们做出来的东西从感官上如果不比古人好看,不比古人丰富的话,那我们传承人家又有什么意义?这就是说古人给我们的启示,我们通过各种学习来比古人做得更丰富,更好,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这个行业才会传承下去。

我认为,传统的东西够玩一辈子了,一辈子是否能窥视到它的冰山一角都是个问题,它真的太浩瀚了。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只不过是选取传统文化的思维题材不一样,但都是传统文化给我们的启发,所以我们固守着传统文化,没错。现代人的思维,传统的固有元素,两者是一种古今碰撞的东西。碰撞出来的东西,即有传承性,又有时代性。学习古人,用我们的思维改造,但不改变古人的本质,这就是古为今用。

(注:本文记录不具文学性,请海涵。)

徐江书,字长文,号思斋主人、堆锦堂主、石竹布衣。自幼学习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家李代煊、段冰。初习魏碑、上追汉隶、古篆,后转入二王行草。紫陶作品尤擅残帖装饰。

建水紫陶何广彬
紫陶名人堂阁主   阅读量:206
建水紫陶名人徐荣洪
紫陶名人堂阁主   阅读量:151
建水紫陶毛公窑毛嘉和介绍及紫陶作品
紫陶名人堂阁主   阅读量:186
建水紫陶李俊介绍及紫陶作品
紫陶名人堂阁主   阅读量:103
建水紫陶柴烧工艺大师—王宗兴
紫陶名人堂阁主   阅读量:306
建水紫陶杨鹏-上上陶主创
紫陶名人堂阁主   阅读量:88
向进兴作品及价格
紫陶名人堂张存鲜   阅读量:83
浪鬼柴烧有收藏价值吗
紫陶名人堂阁主   阅读量:109
建水孔凡庚及紫陶作品欣赏
紫陶名人堂张存鲜   阅读量:114
豆进贵介绍及紫陶作品欣赏
紫陶名人堂张存鲜   阅读量:100

网站名称:紫陶阁

备案号:滇ICP备14005210号-3

联系我们 :微信号(zitaoge888)

移动版本:http://m.zitaoge.cn/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8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