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合作定制紫陶入驻名人堂投稿

秋日闲·茶器闻说

发布者:九璞文化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0-04-13 22:55

现代人所说的“茶器”与古代人大不相同,现代主要指的是茶壶、茶杯、茶勺等。古代的茶具包含物件更为复杂。其发展演变历史,可总结为:粗到精,少到多,多再变精少。其实就是一个粗简到精细,再到精简的演变过程。

茶具,古代时唤作茶器或茗器。

最明确提到茶具的史料,可追溯至西汉时期,王褒《僮约》中提到的“烹荼尽具,酺已盖藏”。三国时期张揖《广雅》中也有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姜葱芼之……”。“捣末置瓷器中”的瓷器就是茶器,隋唐以前茶器选择似乎较为随性,也并没有从饮食器具中分离出来。

隋统一全国之后,制瓷业发展得到进一步发展,考古界出土的隋末白瓷茶具套件,表明隋朝时期已出现饮茶专用器具。但在茶器的发展历史上,唐、宋应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豪唐——陶茶文化发展的第一高峰

唐朝饮茶方式多为“煎茶”,是文人、贵族阶级人士的最爱之一。唐代文学家皮日休在《茶具十咏》提到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唐代爱茶人士代表茶圣陆羽在《茶经》写明,采茶制茶工具是“具”,煮茶饮茶工具是“器”。并且认为茶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为了能更拥有更完美的品茶体验,他甚至精心设计了二十四个专用于烹茶、品饮的器具。

(部分)

如果说唐朝雄厚的国力、自信开放的态度,以及对文化、知识高度的包容,为茶具文化的发展和大放异彩奠定了基础,那么宋朝的就是茶与茶具文化发展最为有利的文化养料。

婉宋——陶茶文化发展的第二高峰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说唐朝的茶是在上等阶层圈内兴盛,那么在宋代品茶就是举国的狂欢。

宋人称品茶的用具作“盏”,且崇尚白色汤色,因而宋代黑釉盏盛行。宋人爱茶成痴,他们为饮茶器具拟写了一些专门称谓,如为了纪念茶圣唤作“玉川先生”,再比如《茶具图赞》称12种茶具(茶炉、茶臼,茶碾、茶磨、水勺、筛子、茶帚、盏托、茶碗、汤瓶、茶筅、茶巾)为“十二先生”,更有趣的是,这十二中茶具都按宋时官制命名,每一个都有对应的名、字、号。

这些繁复茶具虽然在当时盛极一时,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也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景德镇的白瓷开始崛起并取而代之,北宋张源在《茶录》认为“盏以雪白者为上,蓝白者不损茶色,次之”,用雪色茶盏来映衬绿叶清汤,茶香色更美。

到明代时,茶具的材质多以瓷器和紫砂为主,永乐朝烧制的白瓷其精美世人皆知,化繁为简散茶冲泡方法又使得紫砂壶盛极一时。时至清代。制作较明朝更加精细、工艺技术水平更高的紫砂茶具,已成为清朝茗茶潮流。

谈到这里需得提一提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建水陶,这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明珠,却也是被世人淡忘的瑰宝,它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的美名。

建水陶“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质感细腻,触手温润,又重装饰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可以说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极具有实用性与观赏性。

建水紫陶壶特殊的材质,使其具备了几个泡茶饮茶的显著优势:

陶面不上釉,泥质细腻密度大,接近于瓷器,泡茶不失茶的原味,有色有香有味,且能使茶汤越加醇美,茶香更沁人心脾。

泡茶即是养陶,建水陶所制茶器使用与把玩时间越长,光泽度更甚,观之更温润古雅。

建水陶土富含铁元素,可软化水质又可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坯体厚实,保温性好,有利于激发茶香。

陶器采用阴刻阳填技法所装饰的中国传统书画,在泡茶品饮之时同样可赏玩美陶,增添品茗雅性,愉悦身心。

纪豪杰 —— 巧夺天工《葡萄桩》
宜兴紫砂阁主   阅读量:165
助理工艺美术师-蒋雪琴
宜兴紫砂阁主   阅读量:95
焱壶人物志|包亚军的紫砂艺术
宜兴紫砂阁主   阅读量:123
【隽器】— 仕女江山组杯·王龙泥绘
宜兴紫砂紫砂在线   阅读量:151
紫砂壶鉴赏——重霄石瓢马踏飞燕
宜兴紫砂重霄紫砂堂   阅读量:99
黄美娟 | 吉祥天宝象耳赏瓶
宜兴紫砂阁主   阅读量:133
正器典藏 | 潘持平 • 《黑虎》
宜兴紫砂阁主   阅读量:186
百色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千年古陶城调研
钦州坭兴陶利力   阅读量:153
坭兴陶泰斗刘明洲的刀刻人生
钦州坭兴陶阁主   阅读量:137

网站名称:紫陶阁

备案号:滇ICP备14005210号-3

联系我们 :微信号(zitaoge888)

移动版本:http://m.zitaoge.cn/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8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