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合作定制紫陶入驻名人堂投稿

建水紫陶的烧制

发布者:阁主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0-08-24 16:06

土 + 火 = 陶。

古时候制陶界中有句俗语,叫“天一半,人一半”。“人一半”指的是工艺制作,可控的;“天一半”指进窑烧制,不可控的。由此可见烧制在古时候的神秘性。

“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稚,稚沙土气”。陶器烧制火候的把握至关重要。其实陶器的出现源于原始人用火时一个很偶然的发现:原始人发现火旁边的黏土成为板结状,变得坚硬,于是有意识地提炼出这种类型的黏土,做成一些造型,然后放火里烧。

决定建水紫陶陶质品相的三个要素:

泥料(原材料,最根本的东西),制作工艺(因人而异,是普通用品还是工艺品完全拼的是艺人的想法和实际操作),烧制(温度,烧制环境)。

到了最后一步,烧制环节,成则功成名就,败则前功尽弃。

烧制!

烧制!!

烧制!!!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说个晚清的典故。一个大窑突然坏了,连续几窑出的都是废品,老板急了,拿 20 两银子请一位著名把头去诊断。把头要 50 两,老板一狠心给了。结果把头走到坏窑的院子门口就掉头回去了。老板追去问,把头说,你叫工人进院前把鞋底擦干净。老板回去照办,果然好了。原来此前有运矿土的车队经过,把大概重金属一类的东西洒在路上,被工人带进坯房,污染了坯和釉。

紫陶阁(www.zitaoge.cn)先把建水紫陶传统烧制所用的龙窑介绍完,再引申开来讲其他,因为烧制是个内容极其丰富的大块头。制作工艺中除了陈腐,其他的基本都是物理变化,所见即所知,好理解;但是烧制,涉及化学变化,想象力欠佳的亲,当年学化学时的痛苦,紫陶君隔着纸张都能感受得到。

从这里开始,我们站在科学的角度,进行客观的描述,尽量避免“玄啊幻啊”之类的让人掉一地鸡皮疙瘩的酸文。

云贵高原,山脉连绵,建水的碗窑村,就在这么一个山坡上。龙窑沿着山脉,顺势而建。点火后,整个龙窑就变成了横卧在山坡上的大烟囱。火势顺山而走,具有升温快、降温快、可以速烧的优点。

使用松柴的优势有:着火温度低,燃烧速度快,而且火焰较长,便于快速烧成,并维持还原气氛。最重要的是,一次烧成的量很大,但是成品率忒低啊。

据考证,古代官窑成品率不到 10%,现代的也不到 40%。(编外话:成品率如果仅指烧制不变形,那可以大幅度地提升。但是气泡呢,杂质干扰呢……这些都算进来成品率自然不高。)

沿山坡搭建的龙窑,曾经在建水县碗窑村随处可见。现在,隐藏在山林间的龙窑遗址,现如今已基本看不见,若不是制陶老人指点,根本看不到。

建水紫陶由于陶土的性质,要求的温度很高,在1100℃—1200℃之间(编外话:这是传统建水紫陶的烧制温度区间,其他温度烧出来的,温度低的俗称“没烧透”,看着还是泥土的颜色;温度高的,可能就玻化了。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烧制温度也可能会有变化),所以陶器在窑里的位置对它起到关键作用,因为窑内的温度并不均匀,每个工匠在窑内摆放陶器时,都有自己的诀窍。放好待烧的陶器后,窑门将被封闭。

火被点燃了,窑内所有被精心准备的坯体将经历几十个小时烈火的考验。由于建水紫陶在陶坯烧制过程中整个体积将缩小近五分之一,所以对于坯体,和坯体上面的阴刻彩填图案,都是一次考验。龙窑中建水紫陶的烧成率很低,不过 20%,工匠们在上千度的高温中,要将温度控制在上下几十度的范围内。而控制这一切的测量工具,在以前,主要是他们的眼睛。(编外话: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测温锥。后来,有了更方便的温度计。)

每一次窑火被点燃,他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祈祷他们的窑火能烧制出美丽的紫陶,一代一代的制陶工艺,一次次点燃窑火,将这传统的工艺,传承下去。为了防止壶盖壶口高温烧制时粘一块儿,需要涂抹氧化铝 Al 2 O 3 (白色无定形粉状物 , 熔点 2050℃)。

窑的发展与种类

(1)平地堆烧

最原始的烧陶方法是不用窑的。烧成工艺是平地式烧陶,或称平地堆烧。这种生产方式没有固定的窑址,选择一块空地将陶坯堆放在一起,盖上柴草,就可以烧制,如耿马县勐永镇傣族,云南香格里拉藏族黑陶的“无窑烧陶法”,迄今仍然持续未变。

由于这种烧陶法不能控制升温速度,尤其当周围柴草燃烧时,使陶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只能烧低温的氧化气氛,所以烧成的陶器呈红色或褐色。藏族黑陶在此基础上,覆以锯末盖住火焰渗碳,闷上半个钟头,通过还原焰烧出黑陶。

云南西双版纳曼斗村傣族由 “无窑烧陶法”发展到“薄壳泥窑”烧制法。这种方法是在地面上铺放适当的柴草,放置晒干或烘干的陶坯后再用干柴草包围四周及顶部,外面涂抹一层薄黄泥浆(约2厘米厚),并留有通风小孔,以免燃烧过快。因密封不严,火力不匀,温度不高,陶器烧成后颜色不均匀,质地松脆陶片易碎,烧成温度仅为 800℃左右,表明烧制技术较为原始落后。

(2)横穴窑

后来智慧的人类发现挖个坑比平地更好操作,于是距今 7000 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出现了较先进的横穴窑。整体呈椭圆形,是一个浅坑,一侧有一堵小土墙将窑室与火塘分隔,土墙两端各留有缺口为通火道,下方是一个添柴加火的操作坑。深于地面之下,火力可借操作坑的风势,比平地烧陶进步,火力会强一些,升温较快,隔墙又能使陶器受热较均匀。有的窑室内火道呈树枝状,陶坯受热更加均匀。火力旺盛,多数的烧成温度都在 900 ℃—1000℃之间。但不易控制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商周时已基本不见。

(3)竖穴窑

新石器时代,还出现了比横穴窑更为进步的竖穴窑。窑建在地下,火膛为小口广底的袋形坑,其上为窑室,下部是火塘,窑室的出口开在地面。火膛与窑室之间有数条火道,火焰经火道直接升入窑室。竖穴窑比横穴窑有所进步,可将烧成温度提高一些,但也不易控制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燃烧利用率较低,之后逐渐被馒头窑取代。

(4)龙窑

商代南方出现了龙窑,用于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

(5)馒头窑

西周晚期,北方发明了馒头窑,亦名“圆窑”,此后馒头窑逐渐成为古代烧制陶瓷的主要窑型之一。因火膛和窑室合为一个馒头形的空间,故称“馒头窑”。馒头窑由火膛、窑室、烟囱三大部分组成,火焰由火膛升向窑室的顶部,然后再倒向后半部分的窑床,经后面窑壁底部的排烟口从烟囱排出,是半倒焰式。馒头窑容易控制烧成温度,保温性好,适用于焙烧坯体较厚、高温下釉黏度较大的瓷器。著名的定窑、钧窑都是采用这种窑炉。

因外形酷似鸡罩,所以建水管馒头窑叫“鸡罩窑”。

(6)葫芦窑

因前大后小,形似葫芦得名。

(7)蛋形窑

明末清初景德镇首创,窑身如半个蛋倒覆,故而得名。全长15—20米,容积约为150—200m 3 。同一窑内,根据各部分的温度不同,可以同时烧制品种不同的陶瓷。

好的,接下来紫陶君讲一讲窑的种类。

窑炉的种类很多,下面是按制品的物理状态进行窑炉分类。

关于窑,要是一一罗列那可是一本厚厚的书。这里咱们简单聊聊就好,毕竟窑的作用是为了把陶烧得更好嘛。

四种近现代听说的次数较多的窑炉。

柴窑:以木柴为燃料,是古代窑业的遗传,各种龙窑、馒头窑、葫芦窑等形式炉窑均属柴窑范畴。因其燃烧耗用木材,不利于环境资源的保护,除了一些传统陶瓷产地外已鲜能见到。

煤窑:以煤为燃料的工业用窑,曾被大量使用,后因能耗高污染大气而弃用,或改良用煤气或重油、轻柴油来作为燃料。

电窑:以电为能源,多半以电炉丝、二硅化钼作为发热组件,依靠电能辐射和导热原理进行氧化气氛烧制。电子程序调控,操作简单,安全性能好,适用于各种工作场所,功夫小瓷电窑是许多陶艺工作室必备的烧成窑炉。

气窑:以液化气、煤气或天然气为燃料,火力强、污染小,适用不同烧成气氛的烧制,是现今适用最广泛的窑炉。

窑炉的分类就讲到这儿吧。

下图是出窑后未打磨的壶,从左往右,烧制温度为1100℃—1150℃,氛围从氧化变为还原。左起第三个壶发生了窑变。

一张图里包含了两个亮点:

第一,在低于 1600℃的温度下处理氧化铁 Fe 2 O 3 (棕红色),可缓慢分解成四氧化三铁Fe 3 O 4 (黑色)和氧 O 2 。必须要一口气说完,因为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

第二,窑变,紫陶君在第二部分“短问快答·【工艺】浅谈窑变”中会细说。

2. 烧窑原理

窑炉的本质是:一种保持温度的隔热腔体。窑炉的类型会对作品的最终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窑的改进完善工作从有陶开始一直到现在,从未停过。因为窑炉的结构不同,窑内温度与密封程度也不同,因此,陶窑决定了陶器的烧成温度。结构越合理,火候就越高。

烧窑时对烧制程度的控制主要分为:温度、压力、气氛三大系统。其中温度和压力系统的控制技术在陶瓷窑炉中普遍采用,整体技术较为成熟;但是对气氛的检测和调节难度较大,除了仪器仪表的检测精度,检测滞后及使用寿命等问题外,还有窑炉的结构形式的影响,故在很多窑炉上都没有气氛控制系统。

(1)温度

温度的变化,即升温和降温的速度,和最高温的持续时间,对陶器的烧成都有影响。窑里面不同的位置,温度也不同。进窑时需要把不同温度要求的陶器安排在合适的位置,有时这工作由专门的师傅完成,叫满窑,是经验活。古时候判断窑温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做到,随着进窑开始烧制,师傅要在整个烧窑过程中轮班坚守查看(编外话:古语云“人生三大苦:撑船、打铁、做豆腐”,其中打铁的苦是:日夜在炼炉旁忍受炎热,活着就如入地狱。

抡一辈子的大铁锤,劳力费神。又脏又累且不说,长年的劳累眼睛也受不了。烧窑的师傅也是受着这种苦。)。烧窑时是用砖把窑封起来的,留两个孔,一个进柴,一个观察。不同的火焰颜色表现不同的温度。如果是柴烧,那么木柴的质量和干湿度,窑里氧气的浓度等因素都影响火焰颜色。这时烧窑师傅的经验就是千金难换了。

还有一个常用的办法,在窑里近观察口处放若干瓷土捏的圆锥,尖头圆底,叫火照(现代称为测温锥)。这东西在特定的温度时(比如 6 号锥的变形温度是 1150℃)会变软,弯下来。放置不同的测温锥,可以观察温度的走势。现代科技发达,可用可视温度计观察窑温,简单方便。

但经验丰富的陶艺人王志平,烧窑时习惯温度计、测温锥都用,双重保险,以防意外。你看看,这么小的细节都有操不完的心,制陶真不是件简单事儿!

(2)压力

(3)气氛

烧成气氛是指窑内气体的组成,氧化或还原的能力。氧化气氛:陶瓷坯件在整体烧成过程中,均在充分供给氧气的情况下加热升温,直至烧成。这种烧成气氛,称为“氧化气氛”。窑室中烟气中游离氧浓度为 8%—10% 时称强氧化气氛,

游离氧浓度为 4%—5% 时称普通氧化气氛。还原气氛:陶瓷坯件在高温阶段的某一温度范围内处于缺氧中加热烧成的状态,这种烧成气氛,称为“还原气氛”。窑室内烟气中的游离氧浓度小于 1% 而一氧化碳浓度较低时称弱还原气氛,较高时称强还原气氛。

陶器的烧制过程至关重要,这极大地影响着陶器的进步,窑的改造史代表着陶瓷的进化史。

3. 烧窑过程中陶瓷坯体的物理化学变化阶段

注:本小节内容很专业,来源网络,曾被数次转载,原作者暂时不明。

(1)蒸发阶段(常温—300℃)

本阶段主要是排除坯体中在干燥后,残留的机械结合水和吸附水,其中包括干燥后坯体剩余的吸附水,从干燥器至入窑前重新吸附的水,使坯体彻底干燥。(注意雨季和旱季)本阶段坯体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主要的物理变化有重量减少、气孔率增加,体积有微小收缩和强度减少。

(2)氧化分解阶段(300℃—1000℃)

氧化分解阶段是陶瓷烧成关键阶段之一。这一阶段主要的反应是有机物氧化,碳酸盐分解,结晶水排除及晶体变形。

在这些阶段由于坯体呈现多孔性,因而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燃烧时析出的碳氢化物以及烟气中的 CO 在气孔表明进行分解反应生成碳素,并具有挥发性碳氢化物在表面凝聚,大部分被坯体的气孔吸收而使坯体变成灰色,尤其是窑炉烧成正压过大或烧嘴燃烧不佳时,更容易引起碳的过度沉积。

在调试过程中,过分升高炉前温度或者烧成速度过快,使得窑产品有“火灰”状的阴影就属于这种情况,有氧化物分解阶段的后期,由于在 900℃以上时,坯体内开始出现液相,随着温度的升高,液相量逐渐增加,坯体内空隙逐渐被填充,加上釉层的熔融,不仅氧化分解产生的气体外溢困难,釉面容易产生气泡,还由于坯体烧结,釉面熔化后阻止了氧气向坯体内渗透,使碳酸燃烧困难,往往在坯体内部形成“黑心”或釉面产生烟熏。

总之,坯体在氧化分解阶段要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是否顺利、彻底,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3)玻化成瓷阶段(1000℃—烧成温度)

这个阶段是关键性阶段,坯体在这阶段,碳素和硫酸盐需要继续氧化分解,莫来石晶体大量生成,高价铁还原成低价铁,而且生成玻璃相物质来填充于莫来石及残余石英所构成的制品骨架之间,这些反应要顺利完全进行,必须给予充分的时间,升温太快会导致出现大量液相,使釉面过早封闭而起泡,产生色泽不佳等缺陷,升温过急还易造成制品内外温差。

(4)高火保温阶段

高火保温阶段就是为了促进坯体内部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得更加彻底,同时缩小窑内温差使坯体反应程度趋于一致。这一阶段,坯体主要发生以下变化:一是熔融物增加到允许的最高量,体积收缩结束,气孔量降低允许最低,比重增至最高;二是莫来石晶体长大;三是坯体组织更加均匀。高温可保温时间短,低温须保温时间长。

(5)冷却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发生以下变化:一是制品冷却,玻璃态物质凝聚,强度增加;二是冷却至573℃,石英晶型转变。该过程如果没有掌握好,容易导致内裂甚至炸裂。

干燥裂的各种类型及其表现特点如下:

第一,“左右边裂”,干燥器内湿度不够时容易发生,尤其是水平温差大,干燥器内靠两边的温度低时,发生的机会更多。但如果干燥器两边热风入口某处风太猛,产生热冲击,也会造成左或右边裂。注意,有时棍棒高低不平“跳棒”震动也会造成左右边裂;

第二,“前后边裂”,干燥器内某些区域升温过快,温度太高往往会造成这类型坯裂;

第三,“心裂”,干燥器内前端入口至 15—20m 左右温度过低,排温过快所致。多数情况如此,但有些坯料却相反,前端温度越高,心裂现象越严重,一般是低温心裂。

建水单鹰柴烧壶艺之印象
紫陶百科阁主   阅读量:102
紫韵艺陶工作室刘小松
紫陶百科阁主   阅读量:64
建水杨庆祥介绍及紫陶作品
紫陶百科阁主   阅读量:128
建水杨春丽紫陶作品
紫陶百科阁主   阅读量:135
建水潘致庆紫陶作品
紫陶百科阁主   阅读量:64
建水紫陶李俊作品
紫陶百科阁主   阅读量:105
建水紫陶柴烧欣赏
紫陶百科阁主   阅读量:58
建水陶壶的开壶方法
紫陶百科阁主   阅读量:66
建水紫陶罐如何开始用
紫陶百科阁主   阅读量:203
建水紫陶修坯的图文解说
紫陶百科阁主   阅读量:84

网站名称:紫陶阁

备案号:滇ICP备14005210号-3

联系我们 :微信号(zitaoge888)

移动版本:http://m.zitaoge.cn/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880号